Bet体育365提款验证_365平台是做什么的_网彩365平台下载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耕地面积180余万亩,农村人口57万,是粮油生产和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潜江市把产业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以全产业链建设壮大县域富民经济,以“虾稻共作”模式促进乡村生态宜居,以创响“潜江虾稻”品牌提升乡村特色文化,以产业提档升级吸引资源要素集聚,积极探索产城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一、持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夯实产城融合基础。坚持产加销贯通,连续20年推进虾-稻全产业链建设,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虾-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做优高效种养。以40亩水稻田为单元建设小龙虾养殖围沟,推行《虾稻共作技术规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种养,通过稻田滋养幼虾成长、养虾提升土壤肥力,将低产低湖田改造为高产高效田。2021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发展到85万亩,一季水稻产量600公斤,两季小龙虾产量170公斤,亩均净收益约3000元,是单种一季水稻收益的五倍多,显着增强了农民种稻养虾的积极性。做强精深加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小龙虾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培育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建设整肢虾、虾仁、虾尾等10多个系列60多个品类的生产线,年加工能力提升到35万吨。推进废弃虾壳资源化利用,提取生产甲壳素、壳聚糖、氨糖等物质,开发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2021年小龙虾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做大集散交易。在规模化生产基地布局建设81座冷库,高标准建设40万吨冷链物流中心,构建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设立17处线上线下交易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18小时冷链物流网,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高峰期日均交易量超过800吨,2022年交易额预计突破120亿元。
二、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产城融合质量。坚持生产生活兼顾,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重点提升供水、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既强化产业发展物质装备支撑,又改善农民群众现代生活条件。灌排清洁水。围绕“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引入源头活水,治理养殖尾水,净化生活污水,推进农村水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生态治理。大力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完成5万亩连片生产基地尾水治理标准化改造,建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收集管网700公里,深入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实现“一江汉水润全城,一江清水灌虾田”。升级产业路。增强以路带产、以产兴业功能,推动道路建设往农村覆盖、往产业基地延伸,全市路网密度达186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乡镇和70%行政村通双车道,自然村组全部通硬化路、通寄递物流。2018年以来新修拓宽机耕道147公里、生产路197公里,在熊口小龙虾经济带、返湾湖湿地景观走廊等地修建产业路、旅游路250余公里,有效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和游客下乡“最后一公里”。铺设致富网。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网络速率达100Mb/s,农村地区通信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全市小龙虾电商企业和店铺达到2300多家,物流快递企业70多家,2021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60亿元,同比增长25%,带动农民增收2700万元。
三、深入挖掘虾稻主题文化,打造产城融合名片。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以虾稻为媒介,拓展特色美食、田园观光、节庆文创等多元经济业态,全域打造潜江龙虾品牌,形成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弘扬文化、文化提升产业的良性循环。创响虾稻美食名品。制定油焖虾、蒜蓉虾、卤虾等烹饪指南地方标准,推出128道小龙虾精品菜肴,开发虾仁盖浇饭、虾球快餐面等快消食品,实现“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全市“潜江龙虾”主题餐厅180余家,在餐厅装修、餐桌餐具等方面融入大量龙虾元素,营造浓郁的美食氛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小龙虾美食地标城市”。打造虾稻旅游精品。成立全国首家小龙虾主题旅行社,推出美食之旅、玩乐之旅、游学之旅等主题线路,开发虾稻田园观光、钓虾体验等景点项目,让食客变游客、田园变景区,“潜江吃虾赏花”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生态龙虾城获评湖北省旅游名街,城乡各处充裕着浓厚的虾-稻文化氛围。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旅游收入18亿元。开发虾稻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龙虾玩偶、文化衫等纪念产品,创作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作品,以“虾稻共作、脱贫致富”为主题的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被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连续举办13届湖北(潜江)龙虾节和6届虾-稻产业博览会,“潜江虾稻”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超过280亿元,成为外地人耳熟能详、本地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
四、大力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强化产城融合支撑。坚持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以虾稻产业为载体,聚焦人才招引、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推进政策创设、机制创新,为乡村建设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引育乡村领军人才。创办潜江龙虾学校,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养种养、烹饪、电商等专业人才1万余人。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近1万人返乡入乡,创办特色种养、观光采摘、餐饮民宿,成为引领产业发展、参与乡村治理的骨干力量。农村能人担任村支部书记比重达到35%,形成“头雁领航、强雁跟飞、群雁齐追”的“雁阵效应”。撬动多元资金投入。对企业参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对小龙虾等特色种养殖保险给予保费补贴,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龙虾产业发展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近50亿元投入虾-稻产业,产业链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通过服务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4800万元,有力支撑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广绿色生态技术。设立桂建芳、张洪程院士工作站,建设企校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推广良种繁育、物理植保、绿色养殖等技术模式,加强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工程建设,打造10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呈现“虾跳稻长”的生态田园风光。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