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财经大学等单位10余人组成的技术团队对鄞州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土壤图进行野外校核,野外校核设计了5条线路,布设核查点近百个,覆盖该区不同土壤类型。这标志着宁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进入收官阶段。
鄞州,既是宁波都市核心区,也是传统农业大区,区位优势明显、地貌特征丰富、土壤类型多样,被列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88个试点县,也是宁波唯一的试点。
经过10个月的土壤普查试点工作,鄞州区已全面完成341个表层土壤和14个土壤剖面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全部任务,完成73.53万亩耕园林草地和滩涂土壤的农业利用适宜类评价专题报告、19.04万亩现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专题报告和酸化土壤分布图、盐碱化土壤分布图以及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pH值、有效磷、速效钾等30余种土壤属性制图。这些成果对保护耕地、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鄞州区土壤普查办主任王越指出,对土壤普查土壤图进行野外校核,分析鄞州区土壤类型的变化原因和规律,进一步掌握当地主要土壤类型及其成土环境,提升土壤普查的准确性。
专家表示,土壤三普是对土壤的一次“全面体检”,土壤三普成果能够全面反映鄞州区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为鄞州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土壤三普成果也为鄞州区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通过评估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对区域农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多种功能。
另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将陆续启动各区(县、市)外业调查,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市3600表层点、350个剖面点的调查采样,通过检测化验和分析研究,到2025年,对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进行“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构建“数字土壤”应用场景,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健康土壤、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