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 示范基地风采录 > 管理型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 示范基地风采录 > 管理型
一、基本情况
吉林农业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Bet体育365提款验证_365平台是做什么的_网彩365平台下载合作共建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拥有农业工程博士一级授权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一级授权学科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深化多学科多平台交叉融合,学院于2020年牵头成立吉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研究院为东北首家。新时代吉林农业大学和信息技术学院必将成为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为推动国家和区域智慧农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示范应用情况
(一)基地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吉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科教资源优势,从农业经营主体资源建设、智慧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教服务、信息化技术研发、农业工程实训、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数字化支撑。
1.建设了“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吉林农业大学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建设并推广应用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对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管理。平台由农业经营主体资源数据中心、智慧生产管理系统、农业经营管理系统、农业科教服务系统组成。
(1)农业经营主体资源数据中心。围绕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工作,建设经营主体基础库、农民社员档案库、经营规模信息库、耕地信息库、生产管理库、产品溯源库、项目档案库、投入品记录库、农业科教资源库、统计报表库、主题分析库等。围绕一个数据中心,通过主体直连、信息直报、服务直通、共享共用,实现政府动态精准掌控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在线直接监管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农业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2)智慧生产管理系统。综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卫星遥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过程进行生产监测,便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农作物苗情、长势、病虫害等农业生产情况。系统可进行电子化、数据化和精准化的定位与量化识别,助力各级农业生产管理部门推广精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药和智能测产在经营主体中的应用,构建符合区域农业资源环境特质的农业精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智慧化的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
(3)农业经营管理系统。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RFID技术、条码技术,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物联网系统,实时跟踪记录农产品种植、农事、加工及质量检测、物流运输及终端销售等环节信息。系统可与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农产品生产、管理、加工、销售一体化;围绕经营管理工作,实现政府管理部门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定位、动态跟踪。
(4)农业科教服务系统。以“互联网+”农业科技为理念,整合我校优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课件、视频资料,构建面对我省广大农民在线培训的农业科教大数据服务云平台;不断优化微课制作与视频加速技术,创新设计加速算法,有效提高了视频播放质量。目前,农业科教大数据服务云平台拥有电脑端 B/S 模式、移动端 WEB 模式和微信公众号模式三种应用模式,满足了政府管理部门推广农业技术的工作需要。
2.硬件设备设施配备齐全。为满足农业信息化科研与应用的需求,结合我省的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建设方向,吉林农业大学建设了1个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实验中心、1个农业工程训练中心。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实验中心,主要从事农业智慧化生产应用研究与信息化技术研发,总面积3098.6平方米。实验中心拥有主要仪器设备3100余台套。农业工程训练中心,总面积3万余平米,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排种器实验台等农业信息化应用仪器设备140余台套,中心规模居于全国前列。
3.拥有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基地拥有以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院士等多名国内知名专家为核心的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团队,其中正高级20人,副高级24人,博士化率73.2%。团队人员在2016-2019年间先后有21人次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进行访问交流。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在精准农业、智慧养殖、智能装备、生物大数据和智慧粮食及供应链等领域拥有了丰富的管理服务经验。
(二)基地示范效果
1.示范基地的优势与特点
(1)管理服务点多面广,影响带动力强。基地的信息服务基于吉林农业大学的强大技术力量、科研力量和师资力量,截止到目前,行政管理部门利用7440余家益农信息社为当地农民提供的生产指导服务,覆盖率占我省行政村总数的75%以上,被亲切的称为“农业生产管理的百科全书”、“乡村百度”。
(2)技术先进,服务功能完善。基地所用软件基于大数据技术,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科技素质这一总目标,对农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自主研发基于物联网的作物远程监控和精准种植技术,基于农业物联网、机器视觉、卫星遥感等多源异构大数据的精准农业智能决策方法,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农产品产地确证模型和溯源预警技术,农业时空推荐算法和农技智能问答模型,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生产智能服务系列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测监控、精准种植、决策指导、溯源预警等多项功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3)线上与线下协同服务,应用形式多样。基地建设的管理平台采用云服务模式,开发了电脑端 B/S 模式、移动端 WEB 模式和微信公众号模式三种应用模式,管理者通过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了解到经营主体地块的生产情况,进行智能化设备控制。科教平台采用了线下授课、线上巩固,线上学习、线下操作的形式,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节省了学员的学习时间。
2.基地的示范效果
农业生产智能服务云平台在吉林省9大地区41县市推广应用,培训10余万人次。聚焦农业生产智能化监测与管理,为全省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0余项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广应用覆盖面积达到800余万亩。中国吉林网以“‘吉农在线’上线 吉林省新农民的‘掌上课堂’”为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以“吉农在线架金桥”为题,对基地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报导。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珲春电视台、双阳电视台多次报道。
三、经验成效
(一)经济效益
近年来,项目主要应用于涉农企业30余家,其中8家已累计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945 亿元,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基地的社会影响力,辐射范围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2年将新增40家涉农企业应用,预计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超3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0亿元,为吉林省的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二)社会效益
1.有效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基地建成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通过引导和鼓励涉农企业、合作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产者定向、定量的使用生产投入品,精细准确的监管农业生产各环节;通过准确的农产品价格分析,帮助生产者较为理智的确定购买、销售策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帮助使用者节本增收。
2.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基地平台的数据,通过适当的科学研究,可将资源调配、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等环节进行信息集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拓展农业产业链。通过信息化服务与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冷链物流、新型营销手段等方式有效结合,可促进生态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畅通与完善,用高效信息技术方式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产业全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效益和附加值。
(三)生态效益
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指导生产者科学施肥,进而减少化肥的投入,减轻肥料在土壤中的残留,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壤板结率,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